复发性口疮(recurrent ulcer)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溃疡类疾病,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的首位.女性略多于男性。任何年龄均可罹患,但以青壮年多见。发病季节性不明显。本病周期性复发但又有自限性。为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具有明显的灼痛感同义名有: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 RAU),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 oral ulcer, ROU)复发性阿弗它口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 RAS)等.根据溃疡大小、深浅及数目不同分为轻型(又称轻型口腔溃疡),重型(又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和疱疹型(又称口腔溃疡)三种。
病因:病因复杂,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一)免疫因素 1. 细胞免疫异常:例如有人在复发性口疮溃疡部分分离出了腺病毒,且在患者体内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中发现了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DNA。还有人采用免疫组化法,发现在溃疡前期溃疡发作期和间歇期,CD3(总T淋巴细胞)、CD4(T辅助细胞)、CD8(T毒性细胞)以及CD4:CD8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证实了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之间的构成关系失去平衡介导了免疫应答反应。又如:有人对患者外周血用3H-TdR掺入法检测PH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表明,患者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健康人对照组等等。 2. 体液免疫异常和自身免疫:虽然目前还缺乏该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力证据但抗口腔黏膜抗体的存在和CIC、ADCC以及棘细胞胞浆中发现的自身抗体都说明体液免疫和自身免疫反应是发病的可能因素之一。 3. 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缺陷:有人证实患者的淋巴细胞对PHA和刀豆蛋白的反应在溃疡各个阶段都比健康人低下。用胞腺病毒作抗原刺激机体时,复发性口疮患者的刺激反应亦属低下。HIV感染的患者病情往往较重。说明该病可能与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缺陷有关。 (二) 遗传因素 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遗传标记物和遗传物质的研究表明,复发性口疮的发病有遗传倾向。 家族系谱分析法是单基因遗传病重要诊断依据有人对6个家族4代人318人的患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复发性口疮发病第一代为23.3%,第二代为39.9%,第三代为40%,第四代为39.4%,另外有人对复发性口疮患者子女中的复发性口疮患病率进行了调查,总患病率为47.9%。男性为47.6%,女性为48.3%,男女性别无差别,说明复发性口疮虽有明显的家族性。 流行病学调查是确定多基因遗传病的重要手段。多基因遗传病受遗传和环境二种因素制约。其综合指标是遗传度。遗传度越大,遗传因素影响越大。有人对沈阳地区3714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计算RAU遗传度为75%,与唇腭裂遗传度76%几乎相等,仅次于精神分裂症(80%)的遗传度。此外,国内学者发现父母均无复发性口疮,其子女发病的可能性为12%~29%,父母一方患复发性口疮的子女发病率为30%~45%,父母均患复发性口疮的子女发病率为62%~67%,而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也与此相近。说明该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重要的遗传标记物。HLA基因与免疫应答基因(Ir)相连锁,因此通过寻找HLA与Ir连锁的不平衡规律可能发现HLA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对复发性口疮患者血液中的HLA基因产物——HLA抗原的研究表明,患者携带HLA-A2、B12、B5、AW29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人。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微核是染色体断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核外遗传物质。微核黄素出现率反映染色体脆性大小。研究发现复发性口疮患者微核率较健康人高,且与溃疡数目有一定关系。患者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分布及类型在亲子两代均与健康人有明显不同。说明染色体结构畸变与脆性增加对该病发病有影响。 (三) 系统性疾病因素 临床实践经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复发性口疮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肝硬化、胆道疾病有密切关系。有人对30例复发性口疮患者作胃镜检查,发现10例食道、胃、十二指肠存在与口腔溃疡相似的浅表性散在小溃疡。有12例伴慢性浅表性胃炎。有人报道腹胀、腹泻、便秘等消化道功能紊乱约占复发性口疮患者发病诱因的30%。 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如糖尿病、月经紊乱等也与复发性口疮有一定关系。有人用放射免疫法监测女性患者血清中孕酮含量,结果显示孕酮含量明显降低,用甲孕酮口服3个月后症状明显好转。临床初中也发现某些女性患者发病与月经周期有密切关系,妊娠期和哺乳期病情好转。说明内分泌紊乱可能是该病的一种发病因素。 (四)感染因素 有人用PCR技术检测62例复发性口疮患者口腔脱落上皮细胞的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的DNA,阳性率达46.8%,与健康人对照组阳性率3.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还有人对283例患者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73.5%阳性,67.3%抗结核抗体阳性。提供了感染因素的证据。 (五) 环境因素 包括心理环境、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等。大量精神神经方面的研究表明,复发性口疮患者A型行为类型问卷得分高于健康人;回顾发病1年内几乎人人都有明显的重要生活事件存在。有人对男性复发性口疮患者的好发月份进行调查,发现好发月份与气候环境呈正相关。对学生的调查发现考试前复发率明显上升。对职业人群的调查发现更换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变迁等时期容易复发。国外有人对复发性口疮患者常用的12种食物添加剂进行斑贴试验,20/21有对被试食物的阳性反应,避免食用这些食物后,18/20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说明食物与复发性口疮有很大关系。此上,研究表明食物中缺乏锌、铁、硒等元素锌/铀比值增高,或B1、B2、B6、叶酸等摄入不足,均与复发性口疮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 (六) 其他因素 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国外研究表明复发性口腔患者SOD活性有下降趋势,而过氧化脂(LPO)水平明显升高,说明体内超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率不平衡与发病有关。 2、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有人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复发性口疮患者血浆中TXB2和6K-PGF1a,发现两者均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组,且6K-PGF1a下降幅度更大。推测两者比例失调和总体水平下降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从而导致复发性口疮。 3.微循环:对复发性口疮患者的甲皱、舌尖、唇黏膜等部位的微循环观察发现,患者毛细血管静脉端曲张,丛数变少,管袢形态异常,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减少。血液流变研究显示血粘度增高等改变。运用中医辩证分型结合微循环检测发现气虚型、血瘀型、血热型等在微血管流态、血管形态、轮廓、血色、管周渗血、出血点、乳头下静脉丛显露等项目有不同的改变,分别运用补气、活血、清热等不同中药后,症状随微循环改善好转而减轻,证实微循环障碍与该病发病有关。 病理: 早期黏膜上皮细胞内及细胞间水肿,可形成上皮内疱。上皮内及血管周围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随后有多形核白细胞、浆细胞浸润。上皮溶解破溃脱落,形成溃疡。溃疡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假膜或坏死组织覆盖。固有层内胶原纤维水肿变性、均质化或弯曲断裂,甚至破坏消失。炎症细胞大量浸润。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有小的局限性坏死区,或见血管内玻璃样血栓。重型可深及黏膜下层,甚至侵犯肌层。除炎症表现外,还有小涎腺腺泡破坏,腺管扩张、腺管上皮增生,甚至腺小叶结构消失,由密集的淋巴细胞替代,呈淋巴滤泡样结构。可见肌束间水肿。 临床表现: 临床分型尚不统一。目前常见的分类为轻型、重型和疱疹型。 1. 轻型复发性口疮,又称轻型阿弗它溃疡(minor aphthous ulcer, MiAU)。最常见,约占该病的80%。溃疡不大,一般直径2~4mm,圆或椭圆形,周界清晰,孤立散在,数目不多,每批发作1~5个不等。好发于角化程度较差的区域,如唇、颊、舌黏膜。角化程度高的龈、腭部较少发生。发作时溃疡有“凹、红、黄、痛”特征。即溃疡中央凹陷,基底不硬,周边围有约1mm的充血红晕带,表面覆有浅黄色假膜,灼痛感明显(图1)复发有规律一般分为发作期愈合期和间歇期,发作期又可细分为前驱期和溃疡期。前驱期有黏膜局部不适,触痛或灼痛感约24小时后出现白色或红色丘疹状小点;约2~3天后上皮破损,进入溃疡期再经4~5天后红晕消失,溃疡愈合,不留疤痕。整个发作期一般持续1至2周,具有不治而愈的自限性。间歇期长短不一,因人而异。但初发间歇期较长,此后逐渐缩短,直至此起彼伏连绵不断。溃疡发作时遇酸、热、辛辣食物或讲话、刷牙时均会有强烈的刺激痛,唾液增多,淋巴结肿大。因刺激痛影响语言、进食、心情,从而影响生活质量。 2. 重型复发性口疮,又称重型阿弗它溃疡(major aphthous ulcer, MjAU)、复发性坏死性黏膜腺周围炎(periadenitis mucosa necrotic recurrents, PMNR)、腺周口疮等。溃疡大而深,似“弹坑”。直径可达10~30mm,深及黏膜下层直至肌层。周边红肿隆起,扪之基底较硬,但边缘整齐清晰(图2)。溃疡常单个发生,或在周围有数个小溃疡。初始好发于口角,其后有向口腔后部移行趋势如咽旁、软腭、悬雍垂等。MjAU的发作规律基本同MiAU。但发作期可长达月余甚至数月,也有自限性。溃疡疼痛较重,愈后可留疤痕,造成黏膜牵拉紧绷感和局部硬结,甚至舌尖、悬雍垂缺损。 3. 疱疹型口疮(herpetiform ulcer, HV),又称阿弗它口炎(aphthous stomatitis)、口炎型口腔溃疡等。溃疡小而多,散在分布于黏膜任何部位直径小于2mm,可达数十个之多,似“满天星”。相近溃疡可融合成片,黏膜充血发红,疼痛较MiAU重(图3)。唾液分泌增加,可伴头痛、低热、不适、局部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发作规律同MiAU,不留疤痕。 鉴别诊断:重型应与癌性溃疡、结核性溃疡、创伤性溃疡和坏死性涎腺化生相鉴别(表所示)。轻度应与复发性疱疹性口炎鉴别后者多发于成年人,是疱疹病毒感染的结果,患者先发作决疹,后破溃形成溃疡。口腔任何部位均可发一,但极少发生在牙龈。溃疡数目多,针尖大,以黏膜大面积充血发红为主要症状疼痛明显,唾液增多而流涎。复发性口疮还应与瑞特综合征、Felty综合征鉴别。瑞特综合征发生口腔溃疡的比例达17%,表现为类似复发性口疮病损,但除此之外尚有尿道炎、关节炎、结膜炎等症状。口腔表现亦可出现地图舌。Felty综合征发生口腔溃疡的比例为20%。表现为浅圆形阿弗它样溃疡。除此之外还有腭腺增生、口干、舌萎缩等口腔表现以及慢性关节炎、脾大、白细胞减少和下肢色素沉着等综合征的表现。
重型复发性口疮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
|
重型复发性口疮 |
癌性溃疡 |
结核性溃疡 |
创伤性溃疡 |
坏死性腺化生 |
年龄性别 |
中青年 |
老年 |
中青年 |
青少年 |
男性 |
溃疡特征 |
深在 周围炎症 周边整齐 底部微凹 有假膜 |
深或浅 浸润周围硬 边缘不整齐 底部菜花状 |
深在 周围轻度浸润 呈鼠噬状 底部有肉芽组织 |
深或浅 周围炎症不明显边缘可隆起,形态与损伤因素楔合,底部平或有肉芽组织 |
深达骨面 周限清楚、充血 边缘可隆重起,底部有肉芽组织 |
好发部位 |
口腔后部 |
舌腹舌缘、 口角区 软腭复合体 |
唇、前庭沟 芽槽黏膜 |
唇、颊、舌 颊脂垫尖 |
硬腭 软硬腭交界 |
病理 |
慢性炎症 |
细胞癌变 |
朗罕细胞 |
慢性炎症 |
小涎腺坏死 |
全身情况 |
较好 |
恶病质或体弱 |
肺结核体征 |
好 |
弱或较好 |
自限性 |
有 |
无 |
无 |
无 |
无 |
复发性 |
有 |
无 |
无 |
无 |
无 | |
|